回文章標題

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

文字:陳善德 (Alder)

最近我常出差,去大陸除了拜訪工廠也做人力安排。六月初我在寧波給了一個兼職夥伴機會,讓她在一個月有薪期間跟正職學習,瞭解自己是否適合成為正職員工。

就在我出差深圳的行程中,我留意到她已經跟了半個月,於是我寫了簡訊問她學習進展。她的回覆讓我印象深刻,有幾句話是這樣的:「我有點著急,也有點擔憂,我覺得纸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,我期待早一點安排實踐機會。」她當然接觸了公司的作業規範、查檢表,也觀察了別人怎麼做、怎麼表達,但看起來她還停留在文字資料的理解、聽別人說和看別人做的階段,沒有親自做過、體驗過。她的回應很真誠,看得出來她也很在意,因此我回她;「有了這個自覺就對了,請記得要親身去做、去體驗。」

「纸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」出自宋朝文人陸游的《冬夜讀書示子聿》一詩。我印象深刻不是這女生有能力說出詩句,而是正確的學習態度在她的心中。企業與學校是一樣的,員工培訓目的是帶領做對事情的習慣,孩子教育的目的是帶領學習正確的生命態度與素養,而除了目的之外,更重要的是對的策略。

多數教育夥伴都心裡明白,態度與素養才是教育的目的,也知道策略是在生活情境中實踐。因此,在五心對話的課程中,我注意到大家都非常投入,有夥伴甚至於急切地想要看到成果,期待我直接做示範給大家看。我心裡明白,上課投入是好的,但提及示範,我的回應也許就讓大家失望了,因我堅持學習者得自己親自去做,以能從「做」中獲得學習。

為什麼學習者需要親自去做呢?老師們應該都很清楚,光聽別人說,很快就會忘記,看別人做,也只多一層記憶而已,只有當自己親自做過、體驗過才會真的明白,也才會成為自己的一部份。因此,我堅持不直接示範,而是邀請大家一起嘗試,我在一旁陪伴著,當發現行不通的時候我才出手協助。

即便是剛完成的台北場「心教育引導員培訓」,課程結束前的兩天安排,都聚焦在關鍵的練習與修正,練習、修正、練習、修正、練習、修正,沒有其他的。無論是五心對話課程,或者引導員培訓課程都一樣,沒有區別。

如果「做」是所有學習的根本,那麼,經過全然投入、切身體驗以至於變成生命信仰時,我們就會發現,用五心帶領孩子或與人互動,無論是接納、共情、醒覺、共好以及同在的任何一項,我們都無法透過解說與示範來讓人明白,真正的樣貌與竅門只能在平常生活中呈現。

老子這麼說,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一個普遍適用的法,很難被具體描述。暸解了我們就會明白,五心對話其實不是對話,也不是技巧,而是一種「心的碰觸」與「生命態度」。

五心的真正實踐,需要再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落實,難怪華德福學校創始人史代納會說,「教育工作者的適任與否,關鍵不是他在課堂中跟孩子說了什麼,而是他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。」

回過頭來說,如果我們真的在生命現場,每時每刻都在實踐所謂的五心,我們就可以忘掉所有步驟了,我們會非常自然地呈現我們的影響力,孩子的學習也會變得更容易、更自在,這應該就是我們對孩子、對自己最慈悲的對待了。